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茶汤浓度到底是什么?跟醇和厚有什么关系?

  • 作者: __落花流水
  • 来源: 茶文化
  • 2024-12-25

茶汤的浓度大家觉得是什么意思?是指茶味强弱?还是茶汤内含物质的多少?

我发现其实对于浓度的概念,觉得是茶味强弱有一部分,觉得是茶汤内含物质的多少也有一部分,总的来说后者占比稍多。

但是实际是,对于浓度这个概念,确实是代表了茶味的强弱,从本质层面上讲,其实表述的是茶多酚在茶汤中的浓度。

我们知道茶多酚其实苦的,那是不是意味着苦等于浓度?其实不完全是,等剖析完关于茶多酚的味觉特性,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茶多酚不是一个物质,而是一类物质的总称。也就是说茶多酚不是单一物质,而是多个化合物组成的。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可以看出,主要构成物质呈现基本是苦味和涩感。

上篇关于鲜味的文章讲到过,鲜味是构成茶汤滋味基础三原色之一。三原色中另外一个滋味就是苦味。而苦味的来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由茶多酚带来的苦味,另外一个是由生物碱所带来的苦。

茶多酚与生物碱带来的苦又有什么不同?

从我自己试验的感觉来看,茶多酚的苦涩感觉在高浓度下,会带有一定酸感,收敛性强。

但是在中浓度下,呈现为苦涩中带甘,有刺激性,而且一点回甘现象。

低浓度下,呈现的是有微略刺激性的甘味,跟单丛茶,或者新鲜普洱生茶在10泡以后那种感觉十分相似。

生物碱的苦,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它只有一个单纯的苦的感觉。

就像喝咖啡,一杯意式跟一杯注水的美式,只在于苦味的强弱变化,再低浓度,其实苦味还能感受得到。而茶多酚则不一样,低浓度下呈现是甘味。

另外,生物碱喝起来,感觉不到有类似茶多酚的刺激性。

关于茶多酚的味觉感受,同学们可以直接购买茶多酚试试,这个能让你更加直观感受到浓度的感受。至于为什么很多茶多酚提取物都是褐色的?那是因为茶多酚氧化了呗。

不过现实中的茶汤不是单纯由茶多酚构成,还有其他各种可溶性物质。

在上篇鲜味讲过,氨基酸能中和茶多酚的苦味与刺激性,同时可溶性多糖也能做到类似的效果,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让茶汤滋味感觉变醇厚。

所以很多同学对于浓度判断的困难也在于此。

那么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我个人是觉得茶味强弱来判断。虽然感觉是被中和了,但是事实上受体上感受到的信号强度是没有变化的。

那么,浓度跟醇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像氨基酸多,可溶性果糖多的情况下,这种苦味与刺激性被大量中和时,我们能感受到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醇。

所以一般来说,小叶种因为其茶多酚含量少,而氨基酸又相对丰富,所以醇度会相对大叶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叶种不配拥有醇这个字。

因为醇度的高低,我认为不单单是指通过鲜度/浓度来计算。而且跟浓度基础值是相关的。譬如我们的头春英九,表现出来的就是在高浓度下表现的醇厚感。

所以我觉得酚氨比固定的情况下,浓度越高,滋味感觉其实越醇。

还有一部分同学会混淆浓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其实厚度主要表现是粘稠度和口感的饱满感觉,跟浓度其实关系不大。注意区分开就好了。

关于厚度部分留个坑位下次聊厚度的时候再详细叙述。

白茶
黑茶
红茶
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