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生石花从总体上来说,成年的生石花相对会比较好管理些。不过奇怪的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总是会有些莫名其妙的腐烂,而且腐烂也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
1:急性的凝胶状腐烂(果冻状)。形成原因有很多如:土壤的不够透气,细菌的侵袭,酸碱度失调,等等。
2:带有令人厌恶的臭鸡蛋腐败气味和水泡状的植物;形成原因可能是酸碱度失调,表层土壤因为温度过高,细菌的侵袭等等。
3:慢性的粉尘状干燥腐烂,非常类似于白蚁对老木材的蛀蚀。形成原因不明可能是细菌(小编只是爱好者,不是学者,希望有这个方面研究的朋友提供帮助)
4:还有就是蔓延式腐烂,典型的细菌侵袭。这个比较恐怖,如果花友因为懒,不及时将盆里健康的植株重新移植,那么腐烂就会飞快地蔓延到整盆的所有植物上。对于蔓延式腐烂,小编一般发现二颗以上就会马上把腐烂的四周全部起盆(也就是以腐烂为中心,边上2到3厘米内的所有健康植株)。留出相对的空间,(因为小编盆大,小盆的花友可以全部起盆,植株晾干后重新换土上盆,原来的土壤做消毒处理后再用),这样才可以防止周围的继续被感染。预防措施要优于任何治疗措施,每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都不一样,要养成定期对生长比较弱势的植株进行惯例检查,在湿热的环境里它们很容易会变得很虚弱而被细菌侵袭,避免长时间的盆土潮湿,还有,尤其重要的就是良好的空气流通了。在清晨(傍晚浇水适用于夏季)给植物浇水是最安全的,同时不要长时间不给植株浇水,虽然多肉耐干旱,但那样并非是很安全的。
接下来就是病虫害了。生石花很容易感染粉介(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尤其是那些已经开花的植株,粉介会侵入到裂开的叶片中或干枯的根部,吸取植株的汁液。内吸性杀虫剂可能是在大面积鳞片状感染时的最佳解决办法了,小范围内零散的感染可以用酒精或阿维菌素涂抹或喷雾。干软的根系也很容易遭受到害虫的侵袭(夏季是根粉介高发期);如果害虫实在顽固,可以把有病虫害的根系完全切除,而且这样做也会使植株恢复到健康状态。蕈蝇也是花友养殖中一大危害,尤其是对幼苗;它们的幼虫基本上会侵害幼苗,啃食嫩嫩的根部,幼苗就会像被蛀空的树一样枯倒。花友可以在幼苗上方设置一台风扇。如果人工风力足够强劲,就会阻止蝇类着陆,防止其在播种盆里产卵。同时也可以在植料里混合入杀虫剂来预防,小编是用的呋喃丹,效果比较明显。
生石花(也包括所有多肉植物)出现的外观损害除了人工移盆,磕磕碰碰的痕迹。剩下来的可能就是温室蓟马所害、也可能是其他昆虫(红蜘蛛等)。这里小编就先说说什么是蓟马
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平时常被花友忽视。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直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这也是花友经常问小编的问题(说花丛中有白色小虫跳跃,转眼就找不到了)。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当用常规触杀性药剂时,因其特性,白天喷不到虫体而见不到药效,小编一般是双管齐下,土里埋呋喃丹,叶片定期喷洒阿维菌素等。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可惜这样的环境多肉幼苗和成株都会和蓟马一块死亡。蓟马喜欢危害柔软的新发育的生石花躯体部分,在开花季节通过植物新开放的裂缝而进入其内部。花朵本身是害虫的首要目标,但蓟马倾向于到处乱钻,在这个过程中会导致一系列的内而外伤害。它们也会传播病毒,导致植株枯萎死亡。所以控制它们的繁衍很重要,不过同时也是很困难的,因为蓟马可以通过孤雌生殖而快速且大量地繁殖。所有只能是预防,加平时勤观察。
另一个问题要说的就是植物的畸形生长了,很多花友喜欢奇奇怪怪的状态,生石花的中央裂缝不正常地撕裂,侧面出现不规则的斑纹就好像下面的植物组织被钝器扯出来一样,这些都是畸形。曾经看到有人专门出让这些畸形的品种,以让好奇的花友花高价去购买,殊不知这些奇奇怪怪的变异品种是无法延续正常的后代的,特别奇怪的品种小编一般是全部销毁,最常见的三瓣除外,也就是花友经常说的奔驰,哈哈(小编所有的三瓣都被好奇的花友买走了)。三瓣会因为植株的生长蜕皮,慢慢恢复正常,也有的脱皮后会持续三瓣。这些畸形可能是植株受到了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一些昆虫的小范围活动所致,或者是由于土壤表面石头温度过高等等(小编表面铺设的都是小石头)。还有一些发育异常的植株会产生“锦点”也就是植株侧部表皮上会出现一些光亮色彩的斑点或条纹,花友常说的出锦。生石花的基因不是很稳定,锦是会随着每年的脱皮而退去的,不能永远保留锦斑。因为稀少价格经常很离谱,请花友自己掂量是否有购买的必要。
很多情况下,畸形的植株会年复一年的更加奇怪,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会恢复正常形态的。
简单阐述了一下平时养殖过程中碰到的这些问题,也希望花友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不足的地方花友可以接力。有些问题小编分析的不一定准确,希望有花友可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