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中药——葛花
- 作者: 电痴
- 来源: 茶文化
- 2022-04-15
葛花为野葛的花。葛,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均有分布,本品适应性强,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多分布在向阳湿润的山坡、林地路旁,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生命力极其旺盛。
葛藤可以攀附树枝,缠绕而上;亦可匍匐在地,在地面上蜿蜒,在每个节点生根。葛藤纵横交错,粗壮,长可达8米。其生长速度快,每天能长出30厘米长。
在许多年的生长中,它的根块钻在地下一到两米的深处。根部全长由各种形状的圆形鳞块组成的状环物通过小的根茎一个个相连而成。葛根可生长重达上百斤,个头会非常大。
总体看葛根具有下钻上达,亨通自在、具有灵活调动自身阴阳气津的本领,临床用于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通经活络,解酒毒。
其花冠蓝紫色或紫色,紫在诸色中所表境界较高,古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花之气质轻清上浮达表,把葛根下钻上达亨通自在、灵活调动自身阴阳气津达表至极。所以本品疏散酒气解酒毒的作用较好。
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葛花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和衣香豆素以及三菇拈皂苷等物质,有保护肝脏,减少酒精和其他毒素对肝脏的伤害的作用,而且它们还能加快人体内酒精的分解与代谢,抑制酒精在人体内堆积,能让它们随代谢尽快排出体外。
葛花泡水代茶饮,其最大的功效就是解酒、醒脾了,尤其是适合在饮酒之后出现宿醉、醉酒所引发的呕吐、肠胃不适等诸多不适症状,效果是非常好的。
葛花解酒在古方中也就记载。《别录》:“主消酒。”《普济方》卷一七二:葛花解酲汤,组成:葛花、白豆蔻、砂仁、木香、神曲各五钱,干葛、陈皮、白术、青皮、茯苓、泽泻各二钱,猪苓、人参各一钱五分,甘草三钱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沸汤调服。汗出立效,不损元气
主治:宿食酒伤,胸膈满闷,口吐酸水,恶食呕逆;及年远日久,酒疸面眼俱黄,不思饮食
但葛花虽好也不宜滥用,《本经逢原》:“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得配本草》:“因酒已成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