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24节气太极导引养生法

  • 作者: 草莓味-当午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0-19

1、叶涤生(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我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这里向年轻朋友简单谈几句痤疮的病因和预防。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而皮脂腺活动是受内分泌和精神因素影响的。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疮。为避免痛苦发生,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温水洗脸常洗澡,少吃油腻辛辣寒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发生,禁止用手挤捏,否则痤疮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疗上中医将其分为四型: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热结血瘀型。方药分别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加味逍遥散]加减,[四物汤]加减。总之,得了痤疮要及时请大夫诊治,切不可自行处理。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2、太极二十四式口诀? / ?


  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24式)
(1) 起势: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3.两臂前举. 4.屈膝下按.
(2A) 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体迈步. 3.弓步分手. (2B) 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抱球跟脚. 3.转体迈步. 4.弓步分手. (2C) 左野马分鬃: 1.後坐翘脚. 2.抱球跟脚. 3.转体迈步. 4.弓步分手.
(3) 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 2.後坐转体. 3.虚步分手.
(4A) 左搂膝抝步: 1.转体落手. 2.转体收脚. 3.迈步屈肘. 4.弓步推搂. (4B) 右搂膝抝步: 1. 後坐翘脚. 2. 转体跟脚. 3.迈步屈肘. 4.弓步推搂. (4C)左搂膝抝步: 1. 转体跟脚. 2.迈步屈肘. 3.弓步推搂.
(5) 手挥琵琶: 1.跟步松手. 2.後坐挑掌. 3.虚步合臂.
(6A) 左倒卷肱: 1.转体撤手. 2.提膝屈肘. 3.退步错手. 4.虚步推掌. (6B) 右倒卷肱: 1.转体撤手. 2.提膝屈肘. 3.退步错手. 4.虚步推掌. (6C) 左倒卷肱: 1.转体撤手. 2.提膝屈肘. 3.退步错手. 4.虚步推掌. (6D) 右倒卷肱: 1.转体撤手. 2.提膝屈肘. 3.退步错手. 4.虚步推掌.
(7) 左揽雀尾: 1.转体撤手. 2.抱球收脚. 3.迈步分手. 4.弓腿掤臂. 5.转体伸臂. 6.转体後捋. 7.转体搭手. 8.弓腿前挤. 9.後坐收掌. 10.弓步按掌.
(8) 右揽雀尾: 1.转体扣脚. 2.抱球收脚. 3.迈步分手. 4.弓腿掤臂. 5.转体伸臂. 6.转体後捋. 7.转体搭手. 8.弓腿前挤. 9.後坐收掌. 10.弓步按掌.
(9) 单鞭: 1.转体扣脚. 2.勾手收脚. 3.转体迈步. 4.弓步推掌.
(10A) 云手一: 1.转体扣脚. 2.转体撑掌. 3.转体云手. 4.撑掌收步. (10B) 云手二: 1.转体云手. 2.撑掌出步. 3.转体云手. 4.撑掌收步. (10C) 云手三: 1.转体云手. 2.撑掌出步. 3.转体云手. 4.撑掌收步.
(11) 单鞭: 1.转体勾手. 2.转体迈步. 3.弓步推掌.
(12) 高探马: 1.後坐翻掌. 2.虚步推掌.
(13) 右蹬脚: 1.穿掌提脚. 2.迈步分手. 3.弓步抱手. 4.跟步合抱. 5.提膝分手. 6.蹬脚撑臂.
(14) 双峰贯耳: 1.收腿落手. 2.迈步分手. 3.弓步贯拳.
(15) 转身左蹬脚: 1.转体扣脚. 2.收脚合抱. 3.提膝分手. 4.蹬脚撑臂.
(16) 左下势独立: 1.收腿勾手. 2.蹲身仆步. 3.转体穿掌. 4.弓腿起身. 5.提膝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1.落脚勾手. 2.蹲身仆步. 3.转体穿掌. 4.弓腿起身. 5.提膝挑掌.
(18A) 左穿梭: 1.落脚坐盤. 2.抱球跟脚. 3.迈步滚球. 4.弓步推架. (18B) 右穿梭: 1.後坐翘脚. 2.抱球跟脚. 3.迈步滚球. 4.弓步推架.
(19) 海底针: 1.跟步松手. 2.後坐提手. 3.虚步插掌.
(20) 闪通背: 1.提手收脚. 2.迈步分手. 3.弓步推撑.
(21) 转身搬拦捶: 1.转体扣脚. 2.坐身握拳. 3.踩脚搬拳. 4.转体旋臂.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22) 如封似闭: 1.穿掌翻手. 2.後坐收掌. 3.弓步按掌.
(23) 十字手: 1.转体扣脚. 2.弓腿分手. 3.坐腿扣脚. 4.收脚合抱.
(24) 收势: 1.翻掌前撑. 2.分手下落. 3.收脚还原.



  1虚灵顶劲 2沉肩坠肘, 3,坐腕舒指,4含胸拔背,5松腰敛臀 6 圆裆松胯7气沉丹田 8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
心静体松精神注, 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
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
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
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
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
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
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
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
拦掌过后捶急进, 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
两臂推按腹前下, 跟步助劲显奇功。

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
沉肩坠肘掌相对, 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
沉肩坠肘虎口对, 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
捶居肘下前劈掌, 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
上脚跟步掌前推, 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
弓步上架前推掌, 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
分撑两掌勾脚蹬, 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
外旋两臂合拳肘, 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
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
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
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
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
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
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
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
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
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
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
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 身正直立似如松,
右掌翻转向上托, 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 右捋摆掌劲不断,
左前上成半马步, 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 绕上右脚体左转,
右掌侧托提左掌, 撤步平捋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
回身盖步下屈蹲, 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 左脚侧出体右转,
右腿全蹲成仆步, 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 左掌前挑与肩平,
右腿前上成虚步, 两拳叉架成七星 。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 收脚挎虎连又圆,
左腿前举立站稳, 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 空掌平抹势不断,
左转身体右摆脚, 两掌依次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 重心前移似挽弓,
右提左拂随转体, 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
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
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
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无用



  但是是简易太极拳口诀。

3、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的版本简介


  全书共分为二十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节气,阐述和解答了各个节气与人体息息相关的养生要点。在每个节气的后面,还附有中医古籍中关于节气养生的保健要法,从而从衣食住行上为读者分析春夏
秋冬的养生智慧、一年四季的养生提醒和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关照。


4、二十四节气养生都是那二十四个节气了? 怎么养生啊?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咸味属肾,应少吃。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养生常识
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