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为什么又叫除夕
- 作者: 积月累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12
导读: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除夕即春节前一天,又叫年三十,那么,年三十为什么又叫除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晚上,通常来说都是在腊月三十这天,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春联、年 画、挂门笺,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夕”,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来到人间,祸害老百姓;灶王爷也拿他没办法。应村民要求,灶王爷上天去请求天神降服,神龙却派了一个叫“年”的小盆友去协助灶王,临走时还给了他一件神秘法宝——红绸。“年”和“夕”大战几百个回合,用手中的竹竿和红绸将其打死。老百姓为庆祝这次胜利,将腊月三十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将“正月初一”叫“过年”不过“烧竹竿”变作了“放鞭炮”,“挂红绸”变作了“贴春联”,风俗延续至今。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上一篇: 立春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 大年三十习俗大全 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