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深度解析
- 作者: 記住莪給妳嘚承諾
- 来源: 茶文化
- 2022-07-04
关于碧螺春的传奇故事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帝赐佳名”的传说,康熙皇帝南巡时江苏巡抚宋荦将“吓煞人香”之茶进献给皇上,康熙帝甚喜,然认为茶名不雅,便以此茶茶色碧绿,形曲如螺,采于早春,赐名为“碧螺春”。那么历史真相是什么?
碧螺春之名最早出现于清代陆廷灿编写的《续茶经》,引用了《随见录》一段话:“洞庭山有茶,微似而细岕,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尤佳,名碧螺春。”这条最早记录碧螺春的历史资料透漏了几点重要信息,其一,碧螺春之名因“碧螺峰”而得,作者陆廷灿恰巧是帝赐佳名传说中宋荦的学生,如果此茶因自己的老师而得名,学生自然会重提,然而没有。郑培凯教授在《中国历代茶书汇编》的这条记载注释中写明“此条对江南名茶碧螺春的历史,如碧螺春名字为康熙南巡所题等一类传说,有一定的证误价值“。又碧螺春国家标准制定人谢燮清、章无畏、汤泉编著的《洞庭碧螺春》一书中也明确写到”笔者查阅诸多史料、地方志和宋荦著录,对此事并无记载。所以,帝王赐名的碧螺春只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仅仅是抬高碧螺春的身价,借帝王之威,使其名扬天下而已“。其二,关于碧螺春的外形,此条记载说”微似而细岕“,岕茶为明清时期名重一时的贡茶,立夏方开采,故而梗粗叶厚,岕茶为蒸青绿茶,不炒不揉,为片状,如果碧螺春”似芥而细“,那么最初碧螺春应并非卷曲状。其三,关于碧螺春的品质,此条记载说”味甚甘香“,那么碧螺春应具备的品质是甘甜度与香气,异于常茶。
碧螺春盛名应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造就。一方面依托的是苏州深厚的文化背景,苏州的雅致精细文化赋予了碧螺春最鲜明的文化身份,其次,在碧螺春开始出现的清朝中后期及民国时期,中国战乱纷争,各地茶叶的生产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苏州历来战乱少,经济发展稳定,故而碧螺春的生产制作没有间断,在众多历史名茶中逐渐根基稳固。最重要的是,碧螺春历史以来主要销往京、津、沪地区,囊括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声名自然更容易为众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