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气功养生2016年

  • 作者: 南湘楚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7-03
气功主要就是一个丹田 本人有5年的练气功经验 起初练气功 不用老师 自己练习即可 练气功主要讲究 动静结合 由静入动 由动转静 尽量做到无物无我的境界



  用气练成的.



  跑比 符合撑 每天跑20公里 做50个符合撑 就行拉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初练者每天全身上下敲打 ,直到自己能运气为止。



  所谓气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利用运气来完成动作~其实就是一种硬气功,只是表演需要加了那些所谓运气的动作而已!!比如铁砂掌,只要你用一个沙袋里面装满沙子·每天坚持拍200~300掌这样的练习,等到自己感觉不疼的时候再把沙子换成铁砂练,一至两年你就可以把盖房子的红砖拍段,再加上一些运气的动作就是气功了!!你可以试试··· 回答者曾为神行太保知名队员,教练级。现为安徽省武术队队员



  气功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以上或更久远,它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古代人把这种锻炼方法不叫气功,而称之为导引、按跷、吐纳等。如《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以避寒,阴居以避暑。”以动静两种方式抵御寒暑和养生疗病。《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于而滞著,骨瑟缩而不达,作舞以宣导之。”说明古代的气功、导引、舞蹈、体育并未分科。
《黄帝内经》记载:“中央者,地平以湿,地所有生万物也众,民杂食而不劳,其病多萎厥寒热,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从中央出也。”说明气功发源于中原的黄河流域。由于考古学的发展,许多气功文物相继发现,如青海省大通县出土仰韶时期的舞彩纹陶盆,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导引图,还有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等,都是珍贵的气功文物。
文献所见到的气功一词,最早是晋代道士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其中有气功阐微一词。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少林秘诀》和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武术汇宗》中都提到气功一词,但指的都是武术锻炼方法。在1929年张学良将军为张庆霖编著的《练气行功秘诀》写的序文也提到:“气功大而御敌兴邦,小而强身健体,养生医病……”1934年杭州祥林医院出版的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和1938年上海出版的公溥气功治疗院的《气功治验录》两书中,气功一词开始与医疗保健联系在一起,由于是内部印刷,影响极小。这时的气功以调息、调意和站桩为主。

气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基本分两大类,一类以静为主,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另一类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古代则根据功法不同,分别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丹道与气功
很多人是从气功开始认识丹道的,但是丹道和气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应该说气功这个名字并不好,太宽泛了,什么都可以塞进去。而且现在的大多数气功层次太低,用的意念太多,很容易出偏或者出现别的问题。气功,可以说是丹道的基础阶段。因为丹道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气神。而气功一般是病人或者身体不好的人练得,目的是追求健康。网上流传很广的小周天功和真气运行法,便是丹道的筑基法变形过来的,充其量只是气通周天,甚至是更低级的意通周天,算不上真正的小周天。
气功是50年代刘贵珍创造的一个名词,他在<气功疗法实践>写到:“‘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呐、导引、内功等修练方法。”“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呐法、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也就是说气功历史只有几十年,它是现代人根据中国古代传统养生功、丹道创编的。往往是患病的人东练一种功西练一种功把身体练好,他就创编出一种功法来。俗话是: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是炼气在人体内,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及震荡人体气机强筋壮骨的动静训炼及刚柔训练。是必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及人体的顺应自然的气机开合规律进行系列的导引活动。凡是这类健体活动,可以配合各类仪器进行数据跟踪,指标分析。其功用及宗旨即是:活气,活血,增强体能。起到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也可以说,防外御能力。等等,最后达延年益寿的好处。就气功而言。任何熟悉了解人体经络,脏腑气机循环规则的人,换句话说,熟通中医理论基础的人都可进入指导及编排气功修炼方法。比喻:炼站桩,炼导引。炼太极,练硬功等等。都是一系列促进身体健康的运动。但有的气功运动,也必须老师亲临指导。以防气行偏差
养生常识
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