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养生气功讲座

  • 作者: 总有刁民想害朕ooo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7-10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练习气功法十三法



注:仅供参考!练功有风险,修者须谨慎!


采日精功法
第一步:舌尖轻舐上腭,存想心中有太阳如铜钱大小,红色发光,吸气时红光从心中上来出喉至舌尖,存想一下,然后随津咽下,并呼气;红光进入胃中,心中胃中皆是红色,将整个体内普照通彻。呼吸最好用逆腹式呼吸法。这样反复存想,一个呼吸吞咽为一次。如果唾液少时,以意下咽就行了,其存想三十九次。每天日出时做为宜。
第二步:静想太阳的光辉由鼻吸入,存放在天目(两眉骨交会处,印堂上微凹处),并发光普照遍身,身体火红透彻。这一步要吸长呼短,共三十九息。



采月华功法
第一步:存想脑中泥丸宫,有月如铜钱大小,照彻体内,如同白玉。吸气时,存想此月下行至喉,然后出喉至舌头,接着合口中津液咽下,呼气,存想此月送入胃中、脑中、胃中同放光明,身体雪亮晶莹如白玉,有清凉感,反复存想三十九息。此法最好晚上满月而做。
第二步:存想一日所采日精月华聚于天目,微微呼吸,由天目经脑后沿脊柱下达命门,再返转上行,透过脑中泥丸宫,沿前额而下,舌尖处略停,再随津液咽下,送入丹田,亦三十九息。


 形体采气功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采气法。它要求练功者的经络穴道全部通达,而且形成了体呼吸,方能进行。特别是体呼吸是一重要的关键。
体呼吸法就是采用全身毛细孔呼吸的方法。吸时意念全身毛孔张开,吸进天地自然清灵之气,呼时意想全身浊气、废气、病气排出。体呼吸法随时随地可以练,睡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练到一定程度,往往全身产生升浮感,真是轻松惬意,飘飘欲仙,对失眠者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采天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位,不拘方向全身放松入静,眼微间,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上而下慢慢降落,罩住自己的形体,意念将自己置身于太空之中。然后采用体呼吸法,加强意念,将整个天体之气吸入体内。采吸时,练功者先由头部吸气,逐渐扩大到全身。
当全身都感知外气进入时,练功者可以加强意念,尽情采吸天体之气,让吸入的外气冲通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此时练功全身有冲胀之感。



采地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位,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在入静同时意念整个天地之气从下而上升起,逐渐罩住人体。在地气上升的过程中,练功者先有地气从双脚进入,随地气的上升,逐步从脚底扩展全身。当气感很强时,练功者将感到体态轻盈,并有身体上浮和受气冲动之感。



采太阳之气功法
练功者坐、卧皆可,放松入静,呼吸自然,面向太阳,在入静的同时,意想太阳之气从上而下进入人体。当感觉全身冲胀时,练功者可以强化意念,将自己的整个形体置于太阳中进行熔炼,此谓之练体,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



采月亮之气功法
其法与采太阳之气法相同,只不过当练功者全身冲胀有清凉之感时,不将形体置于月亮中去,而是引自己体内所吸之气归丹田结炼。同样,形体采吸月亮之气和结丹可以一起进行。
形体采吸太阳、月亮之气,练功者亦可以背向太阳、月亮,意念太阳、月亮之气从命门进入,直冲两肾,可以壮肾。女子以采太阳之气为佳。



局部采吸山水、花草、树木之气,其法与上相同。



定向形体采气功法
采东方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东方之气由远而近从自己的上体右侧进入形体,直至肝部。
采南方、西方、北方之气法同上。但南方之气由练功者胸前进入直至心脏,西方之气由整个胸部进入肺部,北方之气由腹部进入直至两肾。
采中央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意念中央上下之气分别由下而上、让吸入的外气冲遍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



采天地之气功法
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天上向下降落,整个大地之气从地下向上升起。练功意念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间,形体为无穷大。头顶极天,为接天根,脚踏大地,为接地轴,让天地之气由上而下慢慢进入人体,大地之气慢慢由下而上吸入人体,在人体中部肚脐(神阙)交会。
练功者意念交会后的天际之气继续下行直至练功者脚底,上升的大地之气继续上升至头顶,使整个形体所吸天地之气混为一体。此时,练功者体内匀成混元气,其人体在气和气场的作用下,与天地合为一体。



卧式形体采气功法
练功者取卧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练功者可仰卧在地上或仰卧在床上,以卧草地为最佳。
卧好后,练功者意念整个天之气从上降下,由人体前面进入,整个地之气由地下升起,从人体的背面进入人体,二气交会相互渗透,匀成混元气,冲遍练功者全身。入静深者,练功者形体将变到无穷大,进入天地合一的气场境界。行功时间约在45分钟以上。完功后,自然收功。


人体的各个主要穴位也是采气的重要通道,这些主要穴位是百会、神阙(肚脐)、命门、劳宫、涌泉。特别是神阙、命门、劳宫、涌泉更是常用的采气穴位。
用穴位采气关键是要打通这些穴位。而打通穴位,必须靠意念的力量,再辅助一些动作。以下主要是打通劳宫、涌泉和百会的方法,掌握了这三个穴位的方法,举一反三,其它穴位就好办了。



开劳宫穴功法
劳宫穴是人体内外气息交换的主要通道。劳宫打开后,练功者就非常方便地实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进而达到自然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平衡,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功法: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头颈端正,两眼微闭,含胸拔背,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同时掌指上翘,至两臂呈一字形时,十指尖朝上。然后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上,两手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用力向上一伸。然后慢慢沿身体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式。注意两手掌面不要贴紧,应有空隙,然后,两掌轻缓地向左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右劳宫穴,再轻缓地向右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左劳宫穴。如此反复导引。左右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待熟练后,便可只有动之意,没有动之形。
经上势导引,气感较强后,以意引气。吸气时,气自下丹田上升 ——膻中穴——大臂、小臂内侧——劳宫,稍停呼气。呼气时,气进入另一劳宫穴——小臂、大臂内侧——膻中穴——下丹田。
收功时,左手心贴准肚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女性相反),先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圈按摩18次,再反方向由外至内绕圈18次(女性相反)。搓热双手,轻擦脸部数次。



开涌泉功法
涌泉在脚心底,这个穴位的开通对于排除病气,吸取地气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涌泉的特殊的位置,不可能采取拉气的办法开通。所以主要是靠意念。练功者站坐皆可,先用意守法守住涌泉,待有感觉后,先默念“开涌泉,接通地气,通九重地。”然后,意念内气从脚小指到大指,沿整个脚掌边沿转一圈,然后从涌泉出去,深入地下,再引地气上升,从足三阴经回到丹田,然后再循足三阳经下去到涌泉入地下,反复循环,最后将地气收回丹田。



开百会穴功法
百会穴在头顶,为清阳之汇海。此穴在上乘功夫中极为重要,此穴一开,天地宇宙的清灵之气都能吸收过来。
(1)丹田补气法。练功者自然站立,舌抵上腭.意守丹田练功。左手手心对准肚脐,右手背对准命门,手心手背离体约一寸左右,每练3~5分钟左右要倒换一次,可练10-20分钟。此功法增长功力很快。
(2)贯项法:练功者自然松静站立,意守丹田,然后手从身体两侧轻轻抬起捧气至头顶,手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对准百会三、五秒钟后,意念双手用力扑开头顶,恢复自然站立式。第二次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这样反复作3-9 次。这种功法可很快开天门穴。天门一开吸力很大,周围一大片距离的外气都可采入,长功很快。



总之,穴位采气法,主要是打通穴位,穴位一旦打通,练功者无论是专门采气也好,还是随兴而采,都可以及时吸取天地自然的清灵之气,而获得高能量物质。只要意念到,气就能采进来。


吞纳天气功法:
练功者以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眼睛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练功者用意念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吞纳地气功法
练功者站立,与吞天气法相同。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由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气功就要先学会采气才行。





  

先给你介绍一个可供初学者练的很好的气功


金刚铁掌功


金刚铁掌功一般每天仅练二十分钟左右,7-10天全身气力大增,13—60岁之间男女均可达到单掌断砖之效,而且手掌皮肤细腻,不似练铁沙掌那样将皮肉练粗糟练僵,实为现代人强身壮体的好方法。
金刚铁掌功分两步:上步主要打开上肢气路,达到单掌开砖断石之效。下步为浑圆掌,主要打通全身经脉,气随意发,气到力到,有很强的穿透性,不但可强身自卫,而且可为人疗伤治病。
金刚铁掌功练法:
一、运气。 站卧行均可,全身放松,以鼻缓缓吸气,意想宇宙中的真漆吸入下丹田,同时下腹自然鼓起。气吸满后憋气8—10秒钟左右,呼气,意想气从下丹田向上走至胸部上向两侧分开走至手掌。反复练15次左右,一般练习5-7天,下丹田和手掌均有气感。
二、打掌。这是与其他门派不一样之处,可迅速打通上肢气路。弯腰90度,右手自然下垂,好像胳膊掉了一样,非常放松,意念放在手掌约20秒左右,此时手掌一般有麻胀热的感觉。再将手抬至头高处,自然下落,此为一次,一般做8个拍64次。左右手都练。
三、打沙袋。将沙袋放在腰高处,自然站立,将手抬至头高处自然下落,砍向沙袋,拍时呼气,回收吸气,注意切勿故意用力,否则功力不易深入筋骨之内,则成皮肉功夫,一般左右手各100-200次就可。先用黄沙,一个月后换铁砂。
四、洗手收功。打完沙袋后用药水洗手,否则易虚火上炎,功力不实;或是手掌受伤,妨碍 练功。 药方: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白芷、栀子、透骨草、伸筋草、各20克,冰片10克(此方不只可辅助练功,还可治疗各种运动伤害,新旧损伤)也可用跌打药酒或其他洗手药,将上药放入盆中煎开,烫洗炼功部位。如嫌麻烦可将药磨成细末, 缝成药袋放在沙袋上面打,效果相似。

养生常识
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