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活化石“龟甲牡丹”如何养护管理

  • 作者: 如果阳光永远都炙热丶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6-30

龟甲牡丹Ariocarpus fissuratus仙人掌科(Cactaceae)/岩牡丹属(Ariocarpus)

简介:为仙人掌科岩牡丹属植物,是珍稀濒危物种。球状植株单生或丛生,呈垫状生长,单个球体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顶部扁平,被有浓厚的白色或黄白色绒毛。表皮具厚实而坚硬的三角形疣突,疣突表面上灰绿色,至褐绿色,皱裂成不规则的沟,正中间一条纵沟一直伸到疣的腋部,并具短绵毛。花顶生,钟状,粉红色,长3.5厘米至4厘米,非常艳丽夺目,且常数朵同时开放。

形态特征

外观:扁平放射状,较大可至直径20 cm.

根:实生有肥大块根

刺:无刺

疣粒:肥厚钝三角形

稜数:不定

花:紫红色,可维持数日,花季通常为秋季

栽培:建议遮阳全日照,通风处.使用排水良好之粗介质,冬季应限水或停止供水.其他说明:生长十分缓慢

龟甲牡丹为仙人掌科岩牡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矮小,单生或丛生。为岩牡丹的同属常见种,球体灰绿色,疣状突起呈阔三角形,其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龟裂纹,形似“龟甲”,故称龟甲牡丹。球顶端中央开花,花粉红色,外形奇特,开花美丽,适合室内盆栽观赏。

根为短粗的肉质直根;茎扁平呈倒圆锥状,具钝圆、先端尖、灰绿色的疣状突起,上表面皱裂成纵沟,纵沟处密生短绵毛,整体呈莲座状;花顶生,钟状,粉红色或淡紫红色,长3.5~4.0cm,艳丽夺目,且常数朵同时开放,昼开夜闭。

繁殖方法

龟甲牡丹等岩牡丹属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气候干燥、土壤贫瘠的荒野地带’受气候及自身生长习性等因素影响,龟甲牡丹等岩牡丹属植物生长极其缓慢,一株球体直径在15~20cm大小的野生龟甲牡丹'至少需要生长100年,因而其自然繁殖也十分艰难,部分野生种在野外已经灭绝。目前主要通过播种、嫁接等方式进行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是龟甲牡丹在自然界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但由于果实成熟期长,发芽困难,故发芽率十分低,且实生苗生长缓’凰人工播种可在春季3~5月份,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石灰岩砂质类土壤,发芽温度控制在24℃左右,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左右即可发芽,但实生苗生长缓慢,至开花需要较长时间。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目前人工培育珍贵多肉植物品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春季气温回暖后,以生长健壮的量天尺等柱状仙人掌科植物为砧木,龟甲牡丹等岩牡丹属植物基部萌生子球为接穗进行平接。接穗随采随接,嫁接室温控制在20~30℃之间,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地区差异选择合适的嫁接季节。嫁接植株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和开花早的特点,但嫁接植株没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后期容易出现营养供应不足,提前老化的现象,造成后期株老色衰,观赏价值降低。

栽培技术

要求排水、透气性好的砂质壤土,可用三份砂加碎砖(或石砾)、壤土、腐叶土各一份配制而成。较耐寒,在保持盆土干燥的条件下,能耐0℃左右的低温,喜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在4~10月生长季节中,可充分浇水,但忌积涝,入秋后要逐渐减少浇水量,冬季的温度越低,盆土应越干燥。

主要价值

目前园林花卉市场难见龟甲牡丹等岩牡丹属植物踪影,仅在一些大型植物园及科研院所有少量引种栽培,主要以室内盆栽或温室培植的方式用于科研、科普。

观赏与保健作用:龟甲牡丹是仙人掌类植物中最名贵的种类之一,因形似石头,故称为“活的岩石”。生长极其缓慢,全株常作盆栽观赏。

植物知识
植物大全
植物功能
观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