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高效养殖技术
- 作者: 黄寒辞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6-03
蝌蚪的养殖手艺
1、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养,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普通不食器械,重要是以本身的卵黄囊供应养分,第4天卵黄囊消逝后开端野生投饵。
2、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乳、麦麸、豆腐渣合营牲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牲畜养料,天天喂1~2次,牲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稀薄状再泼喂。
3、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渐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能够豆乳、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必然的鱼粉可促其发育。
4、蝌蚪养殖时如发明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刻换新水,普通每3天换一次,天色干旱多日、延续低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5、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酿成为幼蛙,从呈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期间靠接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成幼蛙时便可移入幼蛙池豢养。
幼蛙的养殖手艺
1、稳固驯养:幼蛙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100~150只,豢养在内壁腻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cm左右,在水面上安排饵料台,池内不设海洋,迫使幼蛙下台会合采食和栖息。
2、钓饵驯食:幼蛙先用新鲜钓饵料喂1~2天,第3天开端在钓饵中增加20%的野生牲畜养料,当前每日加大比例,最初过渡到完整摄食野生饵料,同时请求投料准时、定量、定位。
3、投料工夫:幼蛙投料工夫春、秋天在中午前后,夏天在黄昏或早上,天天投料1~2次,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4、分级豢养:幼蛙驯养20~30地利应放干池水,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豢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分级豢养有利于进步黑斑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成蛙的养殖手艺
1、饵料供给:幼蛙转入成蛙池后摄食量大,发育速率放慢,为构成商品产量的主要期间,供给足够的饵料最为要害,重要是野生培育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2、豢养蚯蚓:成蛙在豢养的时分能够在土堆上养蚯蚓,只需天天黄昏分片在土堆上洒上部分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任蛙饵,同时过量喂些合营饲料。
3、分养上市:成蛙在豢养的时分要实时分养,调剂豢养密度,豢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豢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成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由短时间豢养即成为商品蛙上市。
田鸡的疾病防治
1、红腿病
【症状】病蛙集体精神不振、运动才能削弱、腹部收缩、口和肛门有带血的粘液。病发早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全部后肢。
【防治】坚持水质清爽,公道节制养殖密度,准时、定量投喂食品,实时将病发集体别离医治并节制疾病舒展,病发早期100克10%恩诺沙星+160克肽酶激安拌20公斤饲料投喂。
2、气泡病
【症状】蝌蚪肠道充溢气体,腹部收缩,身材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峻时,收缩的气泡障碍一般血液循环,毁坏心脏。
【防治】坚持水质清爽,节制池中水生生物数目,将病发集体用捞网捞出来放到净水中,局部集体会自行康复,也可向养殖池参加食盐持续减缓病情,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左右。
3、脑膜炎
【症状】病蛙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消退,病发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四周有分明的出血雀斑,“歪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范症状。
【防治】病发早期100克盛弗康+160克肽酶激安拌20公斤饲料投喂,病发高峰期100克盛弗康+200克均克+160克肽酶激安拌10公斤饲料投喂。
4、水霉病
【症状】蝌蚪和蛙体瘦削,烦躁不安,皮肤、肌肉腐败。
【防治】运输、分池进程中当心操纵,严防形成内伤,一旦病发可按每立方米水体运用500毫升盛荃安持续全池倾泻。
5、烂皮病
【症状】病发晚期病蛙皮肤部分充血、发炎,偶然仅嘴尖前部腐败而身材皮肤残缺,严峻时全显露鼻骨,行动迟缓,精神不振,中止取食,体表多处腐败。
【防治】病发后要实时持续水体消毒,并在饵料中拌加100克10%恩诺沙星+50克畅宁+160克肽酶激安拌20公斤饲料投喂。
局部专业知识转自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