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中医常用的药引

  • 作者: 爱因斯坦诺维奇凯奇
  • 来源: 茶文化
  • 2024-04-06
中医常用的药引

  药引具有引经(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解毒、护胃、矫味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药引: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风寒感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有清心除烦、利尿通淋之效。治疗心火亢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为防苦寒伤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护胃气。

  大枣:甘、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之效。使用峻猛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为引,以缓和药性、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有滋养、润燥、解毒之效。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淤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女性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为引。

  红糖:甘、温,有补中、祛淤之效。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养生常识
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