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什么汤补脾胃最快最好

  • 作者: 未大透
  • 来源: 茶文化
  • 2022-05-16

1、脾胃虚喝什么汤好呢


  脾胃虚 的朋友,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外,寒凉食品最好少吃。在补品上西洋参最好不要吃。下面介绍几个食疗方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脾胃虚寒食疗方

胡椒猪肚汤

〖 来 源 〗: 民间药膳方
〖 原 料 〗: 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

〖 做 法 〗: 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 功 效 〗: 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2、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3、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4、治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肺寒喘咳:鲜生姜10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150克,同煮粥,适量油盐调味佐膳。

5、生姜粥:鲜生姜5-10克切片,大枣2-5枚,粳米100-15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暖脾养胃,祛风散寒功效,适用于病后或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寒喘咳。若用于风寒感冒则去大枣,加入葱白3根。


脾胃气虚食疗方-茯苓大枣山药粥 背景 白色浅粉浅绿 字号 101214

〖 原 料 〗: 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 做 法 〗: 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 用 法 〗: 分3次佐餐食用。

〖 作 用 〗: 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 评 注 〗: 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治脾胃气虚、术后体弱、饮食欠佳:胡萝卜500克,生鱼1条 (约3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10枚,陈皮1片。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调味佐膳。

2、参枣糯米饭:糯米250克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铺在糯米饭上面,药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浓汁倒在糯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

2、喝什么汤对胃好 推荐六款养胃汤


  1、莲子山药排骨汤:莲子50g、铁棍山药150g、鸡头米(芡实)50g、猪排骨200g、生姜适量,煲汤。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本草纲目》山药: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水渗湿。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养血、健脾补气的功效。尤其适宜脾胃虚弱,大便稀溏或慢性腹泻者。
2、南瓜山楂猪肚汤:南瓜100g、山楂十个、猪肚一只、生姜适量,煲汤。南瓜性味甘、温平、无毒,入胃、大肠经,中医来说能够温体、润肺、补脾、促进食欲;山楂具有很好的健胃消食作用。尤其适宜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人。
3、百合枸杞鸭肉汤:百合100g、枸杞子30g、黄精30g、鸭块200g、生姜适量、葱适量。煲汤。百合能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鸭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尤其适宜胃阴亏虚,口干,舌红苔少的人。
4、萝卜玉米猪蹄汤:白萝卜100g、嫩玉米200g、黄豆100g、猪蹄200g、生姜适量,煲汤。白萝卜,味辛、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黄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起到通便作用;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它的纤维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猪蹄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虚弱、填肾精、健腰膝等功能。尤其适宜腹胀、大便不畅的人。
5、黄芪当归羊肉汤:生黄芪30g、当归30g、胡萝卜100g、羊精肉200g、生姜适量、胡椒粉少许,煲汤。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消食。黄芪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当归补血养血;《本草纲目》羊肉:男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尤其适宜气血亏虚,胃寒怕冷的人。
6、虫草人参乌鸡汤:北虫草50g、西洋参20g、红枣10枚、生姜适量,煲汤。北虫草有补肾、益肺强身的功效与作用;西洋参补气养血、滋阴补肾、健脾养胃;红枣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乌鸡《本草纲目》李时珍说:乌鸡禀受了水木的精气,故肝肾及血分病宜用,能补虚强身,治一切虚衰疾病。此汤尤其适宜气血亏虚严重,气短乏力,脾胃虚弱的人。



  鸡汤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可以帮助养肾的,尤其是黑色的食物,

如黑木耳、黑芝麻、黑木耳、黑米等,对肾脏来说都是不错的养肾补品。



  经常吃牡蛎,对养肾很有帮助:牡蛎这种贝类的海鲜当中,

锌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研究上发现这种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还有助于养肾。但因为这类食物嘌呤含量不低,如果你有痛风的病症,最好根据病情少吃为妙。

3、肠胃不好煲什么汤好呢?


  肠胃不好吃什么汤:

  1、鲜蔬芦荟汤
  材料:芦荟3片,竹笋、小黄瓜、圆甜椒各1/2个,冬菇2~3个,生姜1~2片。
  做法:把芦荟洗净,削去边缘的细刺,将突起那一面外皮剥除后切段,其余食材洗净后切块。冬菇浸发,切半,下锅,加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滚沸下甜椒,最后下芦荟、黄瓜、盐便可。
  功效:清热降火、调理肠胃。

  2、虫草百合鸭肉汤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做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合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3、木瓜鲩鱼汤
  材料:番木瓜、鲩鱼。
  做法:将新鲜的鲩鱼宰杀干净,木瓜去皮之后切块备用;然后将准备好的两种食材一起放入锅中进行炖煮,鱼汤变得奶白色就可以起锅了。
  功效:不仅能够很好的滋养身体,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消化食物,对于治疗积食、胃胀的情况效果很好。
  4、桂圆红枣山药汤
  材料:12颗红枣、300克山药、两大匙桂圆肉和适量砂糖等。
  做法:首先把山药的皮去除,然后洗净将其切成丁,接着将山药、红枣一起放进煲中加水煮,一直煮至软熟,再将桂圆肉和砂糖放入,等桂圆煮至散开之后即可。
  功效:山药有补脾胃的功效,而红枣和桂圆能补血益气,同时也可以健脾胃。
 胃病的饮食原则
  清淡:淡味饮食最养胃,清淡的素食宜于消化吸收,不仅有利于病胃的恢复,也利于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是素食健胃佳品。在饮食养生中,食粥为人们喜爱和重视。清·石成金说:“清晨食白粥,最能畅胃气,生津液,大补于人。”
  精少:精,是指胃病之人不宜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尤其消化不良的病人。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需进无渣流食。少,是要多少调和得适中,善食而能善节入口,饮食宜少如晚饭宜少;食枯硬难消化之物宜少;食荤腥油腻之物宜少;食腐败之物宜少;食枯香燥炙煿之物宜少。
  和缓:指细嚼慢咽,在充分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唾液会大量分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多种酶类,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唾液入胃后,给胃壁形成了理想的保护层,大大减少了对胃壁的破坏。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胃肠道,胰腺分泌的酶也会大量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鲜洁:鲜,一是指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二是吃新鲜食物,不食陈腐和过夜的食物,包括一些腌制食品;三是多食一些保鲜食品。洁,胃病的人,因胃弱抵抗力差,应防止食物的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要注意食物的选购、制备和保存,以及食具的清洁卫生等。
  温软:宜温,热烫的饮食对食道和胃都有损伤。过食生冷瓜果之品,也伤胃气。宜软,坚硬、油炸、筋韧及半熟之物难以消化,甚或刺伤胃络,引起出血或糜烂。合理烹调可使肉类的结缔组织和植物的纤维素软化,可使植物的淀粉粒破裂,便于消化吸收。



  胡椒粉调味



  黑米粥



  肠胃不好——可煲小米汤喝



  胃不好的人可以多吃马铃薯 南瓜 可以保护胃壁 建胃最好的东东是无花果,他可以生成胃粘膜,保护肠胃, 多喝点茶,茶碱会降低胃酸的浓度 胃不好,本人有个小偏方,你可以试试。每天吃一点紫甘蓝菜(切丝拌沙拉酱吃,这个一般自助餐厅里都有,帮助消化的),效果很好。



  白面糊

4、什么汤可以调理脾胃虚寒和气血不足?


  莲子汤可以调理脾胃虚寒和气血不足,这是我的经验,经供参考。



  气血不足建议不要吃药,日常饮食需要多补铁来改善如含铁高的猪肝、猪血、瘦肉、黑木耳、菠菜,很多女性不喜欢吃肉食,造成营养不均衡,也是导致缺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平时可以做红枣煲乌鸡汤,猪血菠菜汤、枸杞红枣汤等。
  另外生活中记得饮用雪彦嗏,进行调理,以求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一般来说你的情况是可以使用温补脾肾阳气的附子理中丸加上点四神丸进行口服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 当然对于气血亏虚是可以使用点滋补气血的归脾丸进行口服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 祝你健康
另外我找了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也可以参考以下食疗方法:

  [方一>

  牛肉1000克,食盐适量,黄酒250毫升。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去除血污和浮沫,继小火煎煮半小时调入黄酒和食盐,煮至肉烂汁稠时即可停火,待冷装盘食用。佐餐食用。

  本方补脾胃,益气血,肥健人,适用于虚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

  [方二>

  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佐餐,饮露食肉。

  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方三>

  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松子仁、胡桃肉捣成碎末,与蜂蜜拌匀,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装并备用。

  本方润肺益肾、补中肥健,适用于身体瘦弱者长期服用。

  [方四>

  太子参15克,山药、白术各10克、生黄芪15克,麦冬、黄芪各10克,黄精、鸡血藤各15克。水煎服,每周服1剂。

  本方益气补血,主治形体消瘦,肤色无泽,精神不振。

  [方五>

  黑大豆10阗克,猪油适量。黑大豆如作酱法,取黄捣末,调入猪油熬炼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

  本方长肌肤,益颜色,加增气力,肥健人, 《图经本草》曰:“久服令人身重”。

  [方六>

  黑驴肉500克,豆豉、黄酒、食盐各适量。驴肉冲洗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豆豉、黄酒、食盐、清水,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本方有补血益气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风眩,心烦。

  本方出自《饮膳正要》,原方用于“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为补血益气方。久病体虚,或劳伤过度,气血耗损,则见劳损;血气不足,不能上荣头目,则见虚风眩晕;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则见心烦。法宜补血益气。方中重用驴肉为主,血肉有情之物,大能补血益气;以豆豉为辅佐,兼清心除烦,合用而为补血益气之方。本方补气血重在补血,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

  [方七>

  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

  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十药神书》,原方用于“止血后此药补之”,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日久调摄不当,久病失于调治,或失血过多,均可导致气血严重亏虚和虚弱劳损,法宜大补气血。方中以人参为主,大补元气;

  以大枣为辅佐,补气养血。人参与大枣配伍,并可益气生血,合用而成大补气血之方。

  本方可用于贫血。

  本方补益之力较强,对实症、热症者不宜食用。

  [方八>

  鲜葡萄汁500毫升,蜂蜜1000毫升。葡萄汁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粘稠如膏时,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一汤匙,以沸水化开代茶饮用。适用于热病烦渴,或食欲不振等症。

  葡萄性味甘酸乎,能滋肝肾阴液,配合蜂蜜,具有补益气血,润燥作用。

  [方九>

  黄精50克,粳米100克。黄精清水浸泡后捞出,切碎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黄精与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粥成。

  本方有补虚损,益气阴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

  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原方用于“一切诸虚百损,不拘阴阳气血衰惫,无不宜之”,为治疗虚弱劳损常用方。虚弱劳损,多由久病失于调治,耗损气阴而成,法宜补虚损,益气阴。方中以黄精为主,补虚损,填精髓,益气阴;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养血以增强黄精补虚之力。两者合用而为补益虚损之方。本方滋补之力较强,虚弱劳损以阴虚精亏为主者尤为适宜。

  本方加冰糖调食,可增强其滋补润肺功效。适宜于肺痨咳嗽,咯血。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

  本方性质滋腻,易助湿生痰,故脾虚湿困、痰湿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方十>

  肥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20克,干姜15克,酱油、黄酒、白糖、食盐各适量。羊肉冲洗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清水、当归、生地、干姜、黄酒,煮至七成熟时,再加酱油、白糖、食盐,小火烧煮收汁即成。

  本方有补气养血,温中暖下功效。适用于血虚宫冷崩漏,产后虚寒腹痛,虚劳羸弱。

  本方出自《千金方》,原方用于“崩中去血,积时不止”,为温补气血方。气血虚寒,不能温煦和充养胞宫;则见崩漏诸症,法宜温补气血。方中以羊肉为主,血肉有情之晶,大能益气血,暖胞宫,以当归、生地、干姜为辅佐,当归、生地助羊肉养血调经,干姜助羊肉温中暖下,合用而成温补气血之方。本品温补气血,故还可用于产后虚寒腹痛和虚弱羸弱。

  本方重在温补,对血热崩漏者不宜食用。

  [方十一>

  羊肝1具,羊脊膂肉250克,地骨皮12克,神曲10克,鸡蛋清、葱白、豆豉、素油、黄酒、白糖、干淀粉、湿淀粉各适量。羊肝、羊肉冲洗干净,细切,放人碗中,加鸡蛋清、干淀粉抓拌均匀备用。地骨皮、神曲放人锅中,加清水,浓煮取汁备用。素油倒人炒锅,烧至七成熟时,放人羊肝、羊肉,过油后沥出备用。地骨神曲汁倒人炒锅,烧沸后加羊肝、羊肉,再加人葱白、豆豉、食盐、白糖、黄酒、素油,湿淀粉勾苋,翻炒收汁即成。

  本方有益气血,补虚劳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

  本方出自《圣济总录》,原方名“羊肝方”,用于“虚劳”,为治疗虚劳方。久病失于调治,气血亏虚,脏腑耗损,则转为虚劳,法宜益气血,补虚劳。方中以羊肝、羊肉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补气血,益虚劳;以地骨皮、神曲为辅佐,地骨皮清虚劳内热,并制羊肉之热,神曲健脾助运以助气血生化,诸料合用,共成益气血,补虚劳之方。本品寒热并用,阴阳并调,尤宜于一般虚劳羸瘦者选用。

  [方十二>

  猪腰子1个,人参、当归各10克,山药30克,麻油、酱油、葱白、生姜各适量。猪腰子对切,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在背面用刀划作斜纹,切片备用。人参、当归放人砂锅中,加清水,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猪腰子、山药,略煮至熟后即捞出猪腰子,待冷后加麻油、葱、姜,拌匀即成。

  本方有益气补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自汗,腰痛。

  本方出自《百一选方》,原方用于“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为益气补血常用方。气血两虚,气虚卫外不固,机能减退,则见自汗气短;血虚不能濡养,则见心悸怔忡;法宜益气补血。方中以人参、当归为主,人参大补元气,当归养血补血,两者合用,气血双补;以山药、猪腰子为辅佐,山药补脾益肾,平补不燥,猪腰子补肾止虚汗。诸料合用,共成益气补血之方。本品双补气血,以补气为主,对气血两虚而以气虚为主者尤为适宜。

  [方十三>

  樱桃500克,白糖250克。二者同熬成煎;或将樱桃捣碎绞取汁液,加热至沸,以白糖调味,佐餐用。

  樱桃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异名荆桃。据现代营养分析,樱桃中含有多种糖分、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铁量较高,贫血者食用,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

  樱桃既是一种为人喜爱的甘美水果,又是一种天然美容佳晶,《图经本草》记载它“食之调中益气,美颜色。”明代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进一步论述了其保健功效,“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经常食用,有益于颜面美容。

  [方十四>

  葡萄250克,白糖适量。将葡萄洗净,剪碎,放人锅内加清水煎煮取汁,加白糖少许调味,代茶饮。

  葡萄,古称蒲桃,味甘酸性平。煎汤饮服,大补气血,除烦止渴,强心利尿以安胎,可用于胸满腹胀,烦闷喘急,坐卧不安屑胎气上逆的孕妇。

  葡萄营养丰富,其内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葡萄糖,不需分解即可为人体吸收,供给热能;尚含一些有机酸,健胃消食。对孕妇颇有益处。

  如无葡萄,用葡萄的根或藤叶煎汤亦可。

  [方十五>

  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方十六>

  粳米2两,新鲜牛奶半磅。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牛奶再煮为粥。

  本方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方十七>

  取3叫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方十八>

  水发海参50克,冬笋片15克,水发冬菇5克,熟火腿末2克,料酒、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猪油、鸡汤各适量。海参切丁,冬笋、冬菇切碎。锅中放人猪油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爆焦,倒入鸡汤,再捞去葱姜,然后加入海参、冬菇、冬笋、盐、料酒、味精等,煮沸勾芡,倒入火腿末,撒上胡椒粉即成。

  海参为一种海味珍品。因其滋补之功不亚于人参而得名。为高蛋白、低脂肪膳食的最佳食物。其性味甘温、微咸,具有补肾壮阳、益气、滋阴、通肠、润燥,止血、消炎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能补元气,益五脏六腑”。现代医学认为,海参中所含的海参素,为一种抗霉剂,能抑制多种霉菌和某些肿瘤、癌肿,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亦有效,并有降压作用,常用于气血不足,肾阳虚弱,肝肾不足,脏腑亏损而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症。

  [方十九>

  乌贼肉500克,料酒、精盐、白糖、葱段、姜片、酱油、生油、麻油各适量。将鲜乌贼肉放沸水锅氽一下,捞出洗净,沥净水。坐锅加生油,烧热时加葱、姜,煸出香味后,加入乌贼肉、白糖、酱油、盐、料酒、清水。烧开后炖至肉熟汤汁浓稠,捞出葱姜,淋上麻油拌匀出锅即成。

  乌贼肉又称墨鱼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鲜品中含大量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尚含有多肽类物质。脂肪含量甚少,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68.4克,钙、磷、铁及碘质尚为丰富。中医认为其性味咸平,具滋阴养血之功效。

  《医林纂要》谓之“补心通脉、和血清肾、去热保精,作烩食尤能养血滋阴、明日去热。”此汤菜适用于妇人血虚、经闭、崩漏、带下。对于气血虚弱之人,此汤菜亦有补益气血之功。健康人食之能强身。

  [方二十>

  章鱼200克,猪蹄2只,料酒、精盐、胡椒粉、葱末、肉汤各适量。章鱼洗净泥沙后,用开水浸泡10分钟捞起,脱去黑皮,洗净切条。猪蹄镊尽猪毛,洗净放人沸水锅氽一段时间捞出。锅中放人章鱼、猪蹄、料酒、盐、胡椒粉、葱、肉汤,烧沸后,文火炖至肉熟烂,盛出即成。

  章鱼味性甘咸寒,无毒,能养血益气, 《泉州本草》载:“章鱼益气养血、收敛、生肌。主治气血虚弱,痈疽肿毒,久疮溃烂。”章鱼与猪蹄同炖可加强益气养血功效。妇人产后气血亏虚用之为宜。因猪蹄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质,是生长皮肤细胞的主要原料,久服还可滋润皮肤。

  [方二十一>

  鳝鱼500克。当归、党参各15克。料酒、葱、生姜、蒜、味精、食盐、酱油各适量。将膳鱼剖背脊后,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将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将鳝鱼置铝锅内,药袋放人,再放人料酒、葱、生姜、蒜、食盐,加水适量。

  将锅置炉上,先用武火烧沸,打去浮沫,再用文火煎熬1小时,捞出药袋不用,加入味精即成。

  补益气血。可辅治气血不足,久病体弱,疲倦乏力,面黄肌瘦

养生常识
人群养生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