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
- 作者: 蛋吊红肿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8-06

- 名 称:薯蓣
- 拉丁名:Dioscorea opposita
- 科 类:薯蓣科
- 属 类:薯蓣属
- 别 名:怀山药、淮山、面山药、山药、野脚板苕、野山豆
薯蓣生态习性
耐寒,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中生长。忌水涝。
薯蓣主要产地
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
薯蓣形态特征
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
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罕或3枚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常3浅裂至深裂。
花雌雄异株,极小,绿白色,均成穗状,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生。
蒴果有3翅。
薯蓣园林用途
1、园林绿化价值:
薯蓣在园林中可作为攀援栅栏的垂直绿化材料。
2、药用价值:
块茎常作蔬菜食用。块茎(山药)及珠芽(零余子)可供药用,能健脾。
薯蓣管理养护
薯蓣的繁殖:
薯蓣都用无性繁殖,须根系,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达1米,主要分布于20-30厘米的土层中。
用播种、分植珠芽或块茎(分切成4-7厘米长的小段)繁植。
薯蓣的养护:
1、温度:
薯蓣性喜高温干燥,块茎10℃时开始萌动,茎叶生长适温为25-28℃,块茎生长适宜的地温为20-24℃,叶、蔓遇霜枯死,块茎能耐-15℃的低温。
2、日照:
短日照能促进块茎和零余子的形成。
3、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的pH在6.0-8.0之间。
要注意整地,土壤中不能混杂有直径1厘米以上的石快,否则薯蓣块茎分叉严重,根形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