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不换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喻大大大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19
大金不换,中药名。为远志科植物华南远志PolygalaglomerataLour.的带根全草。具有祛痰,消积,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咽痛,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瘰疬,痈肿,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消积,散瘀,解毒。
主治
咳嗽咽痛,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瘰疬,痈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散毒,止咳嗽。治蛇咬伤。根:止牙痛。”
2、《药性考》:“治儿诸疾,痧胀可药。”
3、《本草求原》:“主咳嗽痰火内伤,散热毒瘰疬。根:治疳积。”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热咳嗽:大金牛草、牛大力、红苓根、白竻根。煎服。(《广东中药》)
2、治小儿疳积:紫背金牛,研粉。每用3g,调热粥或蒸猪肝服。(《广西本草选编》)
3、治产后瘀血痛:金不换9g。水煎,加酒1汤匙服。
4、治癫痫:金不换60-125g。捣烂绞汁,加人乳或牛乳1小盏,炖服。(3-4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5、治结膜炎,角膜云翳,角膜溃疡:紫背金牛15-30g。水煎服,或炖猪骨服。
6、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紫背金牛9-15g。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外敷(蛇伤敷伤口周围)。(5-6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7、治钩吻、砒毒:金不换125-250g。捣烂绞汁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6-40cm,茎被柔毛,多数有分枝。叶片皱缩,完整叶呈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圆形,长1-6cm,宽0.5-1.5cm,灰绿色或褐色,叶端常有一小突尖,叶柄短,有柔毛。蒴果长约4mm,顶端内凹,边缘有缘毛,萼片宿存。种子基部有3短裂的种阜。气无,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远志科远志属华南远志。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50cm。根粗壮,橘黄色。茎基部木质化,枝圆柱形,绿色,被卷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1mm,被柔毛;叶纸质,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6-7cm,宽1-1.5cm,先端钝,具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微反卷,疏被短柔毛;主脉在上面具槽,下面隆起,侧脉少,背面不明显。花两性,总状花序腋上生,稀腋生,长约1cm,花少,密集;萼片5,绿色,宿存,外面3枚小,卵状披针形,长约2mm,具缘毛,里面2枚大,镰刀形,长约4.5mm,具缘毛;花瓣3,淡黄色,白色带淡红,基部合生,龙骨瓣顶端背部具2束条裂的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约3mm,1/2-3/4以下合生成鞘,无缘毛,花药棒状卵形,顶孔开裂;子房扁圆形,直径约1mm,具缘毛,花柱弯曲,先端马蹄状弯曲,柱头嵌入其内。蒴果圆形,直径约2mm,先端微凹,具狭翅、缘毛。种子稍扁,长圆形,黑色,长约4mm,被白色长柔毛,种阜白色,具3短裂膜质的附属物。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1000m的草地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