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宜梧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呵呵哈哈哈还好还好哈哈哈哈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19

宜梧,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ElaeagnusoldhamiMaxim.的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活血,健脾益肾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瘀肿,慢性肝炎,胃痛腹泻,消化不良,肾亏腰痛,劳倦乏力,盗汗,遗精,白带。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血,健脾益肾。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瘀肿,慢性肝炎,胃痛腹泻,消化不良,肾亏腰痛,劳倦乏力,盗汗,遗精,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药理作用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2、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理湿,固肾。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腰痛。”2、《台湾药用植物志》:“祛风除湿,散瘀血,消肿。主治风湿神经痛,久年风伤,月内风,慢脾风,跌打,肺痈。”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福建胡颓子鲜根30-90g,酒适量,猪瘦肉120g。加水炖服。(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2、治消化不良:胡颓子根、柚树叶各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福建胡颓子

形态特征

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具刺,刺粗壮,长10-40毫米或更长,基部着生花和叶;当年生枝密被褐色或锈色鳞片,一年生枝灰色或灰黄色,多年生枝鳞片脱落,黑色。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圆形,稀钝圆形,向基部渐窄狭,急尖或楔形,全缘,上面幼时密被银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或部分脱落,微具光泽,干燥后褐黄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深褐色鳞片,侧脉4-5对,两面略明显;叶柄褐色,长4-7毫米。花淡白色,被鳞片,数花簇生于叶腋极短小枝上成短总状花序;花梗长3-4毫米;萼筒短,杯状,长约2毫米,在裂片下面略收缩,子房上先膨大后收缩,裂片三角形,与萼筒等长或更长,达3毫米,顶端钝形,内面无毛或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卵形,长约1毫米;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长1.5毫米,达裂片的1/2以上;花柱直立,无毛。果实卵圆形,长5-8毫米,幼时密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萼筒常宿存;果梗在花后不伸长。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2-3月。

分布区域

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区和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植物知识
植物大全
植物功能
观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