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叶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伴我多久19634565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19
竹叶椒叶,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armatumDC.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消肿,解毒止痒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止痛,活血消肿,解毒止痒。
主治
用于脘腹胀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或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治慢性鼻炎。”
2、《湖南药物志》:“治腹胀痛,肿毒,蛇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痛、腹胀痛:竹叶椒叶9g,吴萸子6g。捣烂敷脐上。(《湖南药物志》)
2、治跌打损伤:鲜竹叶椒叶适量,捣烂,加酒少许,炒热。外敷或擦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刀伤:竹叶椒叶适量,研粉,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4、治乳痈:鲜竹叶椒叶捣烂,调酒敷患处。另用鲜根30g,水煎调酒敷。(《福建中草药》)
5、治肿毒:竹叶椒叶,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花椒属竹叶椒。
形态特征
高3-5米的落叶小乔木;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而扁,红褐色,小枝上的刺劲直,水平抽出,小叶背面中脉上常有小刺,仅叶背基部中脉两侧有丛状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轴均被褐锈色短柔毛。叶有小叶3-9、稀11片,翼叶明显,稀仅有痕迹;小叶对生,通常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3厘米,两端尖,有时基部宽楔形,干后叶缘略向背卷,叶面稍粗皱;或为椭圆形,长4-9厘米,宽2-4.5厘米,顶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对最小;有时为卵形,叶缘有甚小且疏离的裂齿,或近于全缘,仅在齿缝处或沿小叶边缘有油点;小叶柄甚短或无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2-5厘米,有花约30朵以内;花被片6-8片,形状与大小几相同,长约1.5毫米;雄花的雄蕊5-6枚,药隔顶端有1干后变褐黑色油点;不育雌蕊垫状凸起,顶端2-3浅裂;雌花有心皮3-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油点,花柱斜向背弯,不育雄蕊短线状。果紫红色,有微凸起少数油点,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种子径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