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灰包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金基毒力
- 来源: 茶文化
- 2021-06-12
网纹灰包,中药名。为灰包科网纹灰包LycoperdonperlatumPers.[L.gemmatumFr.]的子实体。植物网纹灰包,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西北、华东、华南、四川、云南。具有解毒消肿,清肺利喉,止血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痄腮,牙龈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清肺利喉,止血。
主治
咽喉肿痛,痄腮,牙龈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1.5-6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作吹喉。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2、抗菌作用。
相关论述
1、《罗氏会约医镜》:“体性轻虚,清肺解热。治喉痹、久嗽,外用一切毒疮。”
2、《方药研究初编》:“马勃辛平清肺火,开音止血主喉疼,恶疮马疥尤多效,化病为生法可称。”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珠目蟹眼,马屁勃30g,皂角子14枚,蛇蜕全者1条。共入瓷缸内盐泥封固,烧红,勿令气出,候冷存性,出火气,研末,每服6g,滚开水调下。(《验方新编》)
2、治烽火上郁、颈肿喉痛,薄荷6g,连翘、马勃、牛子、干葛各6g,生绿豆皮9g,水煎服。(《验方新编》)
3、治截肠症,马勃15g。香油调搽。(《湖南常见急症中医诊疗方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子实体成熟时及时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皮,剪成小块。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灰包科网纹灰包。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近球形、倒卵形,常呈陀螺型或梨形。高2.5-7厘米,宽2-4厘米。初白色,后为灰黄色至黄褐色,不育基部发达,有时伸长如柄。外包被布满小疣。孢体青黄色后变为褐色。孢丝长,无横隔,稀疏分支,粗达5.5微米,淡褐色,橄榄色或栗褐色。孢子球形,有细而密的小疣,橄榄色,直径3.5-5微米。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西北、华东、华南、四川、云南。
生长环境
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空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