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鱼鳞甲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极速飚摩托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23

鱼鳞甲,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oldhamii(Hemsl.)Soler.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台湾。具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小便淋沥涩痛,痈肿疮疖。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

主治

小便淋沥涩痛,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清热解毒,平肝止血。主治淋病、咯血、疖。”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咳血:台闽苣苔15g,猪皮肉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苦苣苔科植物台闽苣苔。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20-45厘米,粗2-5毫米,有4条纵棱,下部疏被短柔毛,上部密被开展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有时互生,具柄;叶片草质或纸质,长14形、狭椭圆形、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5-24厘米,宽2.8-10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牙齿和小牙齿,两面疏被短柔毛,侧脉每侧约7条;叶柄长0.3-5.8厘米,被短柔毛。能育花的花序总状,顶生,长10-15厘米,轴和花梗均被褐色开展短柔毛;苞片披针形,长0.4-1厘米;花梗长2-10毫米;小苞片生花梗基部,线形或狭披针形,长2-4毫米,被短柔毛;不育花的花序似穗状花序,长约26厘米。花萼5裂达基部,宿存,裂片披针形,长7-9毫米,宽2毫米,顶端渐狭,两面均被短柔毛,有3条脉。花冠黄色,裂片有紫斑,长约3厘米,无毛;筒部筒状漏斗形,长2.6厘米,口部直径约9毫米;上唇长约4.5毫米,2深裂,下唇长约6毫米,3裂,裂片近圆形。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长2.2-2.7厘米,花药扁圆形,宽1.1毫米;退化雄蕊长约0.5毫米,无毛。雌蕊长约2厘米,子房卵球形,长约3毫米,密被贴伏短柔毛,花柱无毛,下柱头长约1.2毫米。蒴果褐色,卵球形,直径约5.5毫米,疏被短柔毛。种子褐色,长约0.9毫米。花期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

植物知识
植物大全
植物功能
观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