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掌羽凤尾蕨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约翰就越深v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23

掌羽凤尾蕨,中药名。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掌羽凤尾蕨PterisdactylinaHook.的全草。植物掌羽凤尾蕨,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定惊之功效。主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定惊。

主治

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

内服:9-15g。

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解热,利尿。治狂狗咬伤,水肿,小儿急惊风。”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痢疾,肠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白带。”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肠炎痢疾,金鸡尾50-100g,煎服。(《贵州草药》)

2、治水肿,金鸡尾、水菖蒲、萝卜子、臭草根各6g。煮石膏豆腐,早晚各吃1次。(《贵州民间药物》)

3、治小儿急惊风,金鸡尾根15g。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4、治狂犬咬伤,金鸡尾、杨梅皮、化稿皮(均系干品)各6g。煎水兑酒服,每日3次,每次半杯。(《贵州民间药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掌羽凤尾蕨。

形态特征

植物掌羽凤尾蕨,别名指叶凤尾蕨《中国植物志》。植株高20-40厘米。根状茎短而横卧,粗约3毫米,先端被鳞片;鳞片狭线形,长约2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全缘,上部稍旋卷。叶多数,簇生,不育叶与能育叶等长;柄纤细,长15-30厘米,粗约1毫米,禾秆色,基部褐色,稍有光泽,光滑或偶有粗糙;叶片指状,羽片通常5-7片,有时3片,偶有基部一对近三叉或顶生羽片二至三叉,均集生于叶柄顶端,中央一片较长,狭线形,长8-10(15)厘米,宽(2)3-4(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下延,两侧的羽片同形但略呈镰刀状,均无柄或仅顶生羽片有短柄,能育羽片几全缘,仅顶部有细锯齿,不育羽片叶缘有细的尖锯齿。主脉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深纵沟,下面隆起;侧脉明显,疏离,通直,并行,略斜展,单一或间有从下部分叉。叶干后坚草质,灰绿色,两面光滑。孢子囊群线形,沿叶缘延伸,仅羽片顶部不育;囊群盖线形,灰白色,膜质,近全缘。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4000米的岩壁上或灌丛下。

植物知识
植物大全
植物功能
观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