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杨枸花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我是你身体长出的妖娆的花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24

杨枸花,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的雄花。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化湿止痢。

主治

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热熨。

药理作用

1、祛痰、平喘作用。

2、抗菌作用。

3、解热、镇痛作用。

相关论述

《中药材手册拾遗》:“化湿止痢。主治赤白痢疾,日久不止。”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化湿止痢:可用于急慢性痢疾的防治。

相关配伍

治鸡爪疯:杨树花挂穗装入布袋,如手掌稍加宽大,将疯手伸入袋内花穗中间,外用热熨斗烙,穗干另换,如此数遍。(《续回生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现蕾开花时,分批摘取雄花序,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雄花序长条状圆柱形,长6-10cm,直径0.4-1cm,多破碎,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芽鳞多紧抱而成杯状,单个鳞片宽卵形,长0.3-1.3cm,边缘有细毛,表面略光滑。花序轴上具多数带雄蕊的花盘,花盘扁,半圆形或类圆形,深棕褐色;每雄花雄蕊6-12,有的脱落,花丝短,花药2室,棕色。苞片卵圆形或宽卵圆形,边缘深尖裂,具长白柔毛。体轻。气微,味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杨柳科植物毛白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m。树皮灰绿色或灰白色,皮孔菱形散生,或2-3-4连生,老树干基部黑灰色,纵裂。芽卵形,花芽卵圆形或近球形,微被毡毛。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长10-15cm,宽8-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具波状牙齿;叶柄上部侧扁,长3-7cm,先端通常有2-3(-4)个腺点;短状叶通常较小,卵形或三角形卵形;边缘具深波状皮齿,叶柄稍短于叶片,侧扁,先端无腺点。雄花序长10-14(-20)cm;雄花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雄蕊6-12,花药红色;雌花序长4-7cm,苞片尖裂,边缘具长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2裂,粉红色。果序长达14cm;蒴果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生长环境

喜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温和平原地区,亦有栽培。

植物知识
植物大全
植物功能
观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