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樟枝叶的功效与作用
- 作者: 你隔壁的王叔叔105
- 来源: 茶文化
- 2021-12-24
钓樟枝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果钓樟LinderaerythrocarpaMakino的枝叶。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杀虫,敛疮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疥癣痒疮,外伤出血,手足皲裂。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杀虫,敛疮止血。
主治
疥癣痒疮,外伤出血,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研末掺。内服:煎汤,6-15g。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疥癣痒疮:鲜钓樟枝叶(连果)适量,煎水温洗,或钓樟鲜嫩枝叶捣烂,用纱布包后烘热搽患处。(《安徽中草药》)
2、治外伤出血:鲜钓樟叶捣烂敷伤口。或钓樟叶研细末敷伤口,加压包扎。(《安徽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植物红果钓樟。
形态特征
红果钓樟,又名豫、钓樟、乌樟、枕木、红果山胡椒、野樟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树皮灰褐色。幼枝条通常灰白色或灰黄色,多皮孔。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通常为倒披针形,偶有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常下延,长5-15cm,宽1.5-6cm,纸质,上面绿色,有稀疏贴伏柔毛或无毛,下面带绿苍白色,被贴伏柔毛。伞形花序着生于腋芽两侧各一,总梗长约0.5cm,总苞片4,具缘毛,内有花15-17朵。雄花花被片6,黄绿色,椭圆形;雄蕊9,长约1.8mm,花丝无毛,第3轮的近基部着生2个具短柄宽肾形腺体,退化雄蕊成“凸”字形。雌花较小,花被片6;退化雌蕊9,条形,第3轮中下部外侧着生2个椭圆形无柄腺体;雌蕊长约1mm,子房狭椭圆形,花柱粗,与子房近等长,柱头盘状。果球形,直径7-8mm,成熟时红色。花期4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溪边、林下等处。